**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时间:2015年05月20日 ●中国制造2025 工业强国在行动 **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国发〔2015〕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2015年5月8日 (本文有删减)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地区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民族*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驱动,**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驱动。坚持把**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突破一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培育。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二)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能力显着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能力大幅提升,**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良好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 指 标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能力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0.88 0.95 1.26 1.68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数1(件) 0.36 0.44 0.70 1.10 质量效益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 83.1 83.5 84.5 85.5 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 - -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 - 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 两化融合 宽带普及率3(%) 37 50 70 82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 52 58 72 8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 27 33 50 64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 -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34%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 - -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4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 - 比2015年下降23% 比2015年下降4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2 65 73 79 1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 专栏2智能制造工程 紧密围绕**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到2020年,制造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显着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注重需求侧激励,产用结合,协同攻关。依托地区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和相关工程等,在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发电设备等**领域,引导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建立产业联盟,形成协同**、产用结合、以市场促基础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提升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政策,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应用。 专栏3工业强基工程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良好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加强质量**建设。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专栏4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六)大力推动**领域突破发展。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地区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2.**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性、精度保持性为**,开发**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3.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地区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专栏5高端装备**工程 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着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良好水平。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推动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优化存量产能。加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动态监测分析,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引导企业主动退出过剩行业。切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落实地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和实施**行业布局规划,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建设地区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东中西部制造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报告。 版权所有 :山东泰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词条
词条说明
济宁市市长梅永红陪同原科技部副部长、**参事刘燕华一行莅临参观指导泰丰
济宁市市长梅永红陪同原科技部副部长、**参事刘燕华一行莅临参观指导泰丰 时间:2015年06月29日 0 版权所有 :山东泰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济宁高新区2014年上半年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议主要负责人等来泰丰进行实地观摩
济宁高新区2014年上半年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议主要负责人等来泰丰进行实地观摩 时间:2014年07月30日 济宁高新区召开2014年上半年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议。*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佘春,管委会调研员董信江、机关各部门、驻区单位、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等来泰丰进行实地观摩。
热烈祝贺我公司荣膺“全国机械先进集体”称号 时间:2014年03月31日 3月26日上午,*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部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大礼堂隆重表彰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劳动**和先进工作者,党和地区**人出席了颁奖会。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劳动**和先进工作者每五年评选一次。此次共有100个单位被评选为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我公司移动液压事业部装配车间,经过市、省、全国层层
**印发“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 时间:2015年07月09日 经***签批,**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变革转型、**跨越、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
公司名: 山东泰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 胡祥如
电 话: 0537-2710988
手 机: 13355150478
微 信: 13355150478
地 址: 山东济宁兖州区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海川路66号
邮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