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此次峰会是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来的**气候峰会,预计有来自125个成员国的国家**、****或高级官员参加。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到2012 年的多哈会议,再到纽约峰会,二十几年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思路
减缓与适应并重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减缓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制定了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实施了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行动,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
2008年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明确,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提出要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组成部分。
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则更为现实、紧迫,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减缓与适应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同举并重。
正确处理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关系,从根本上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2013年人均GDP不到39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进程中,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控制污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很多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时间进入2012年,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降低能源消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2013年,中国经济保持了7.7%以上的增速。也是在2009年~2013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了2.2%、4.01%、2.01%、3.6%和3.7%。
中国选择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2010年,中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节能量占**总量的58%。
中国在2011年底公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承诺,到2015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事实上,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部分承诺。截至2013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已下降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态度
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2010年冬天,中国北方一些省份为了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限电、停暖,引起人们关注。
几年过去了,尽管“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却没有人再喊苦喊累,甚至一些省份还自加压力,**额完成任务。
这种转变,是中国对节能减排任务态度的转变,也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一种体现。
现在,在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再只是一种挑战,它也为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带来机遇,成为中国绿色转型、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传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随着资源环境矛盾日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中国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围绕发展绿色经济,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政策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抑制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增长的短期行为,这也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派生出一个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预计到2015年,其年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可吸纳3200万左右人口就业。
地方**尝到了绿色GDP的甜头,看到了节能减排的前景,觉得经济转型有了奔头,纷纷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耗、发展绿色经济。
2013年,天津市淘汰钢铁水泥产能369万吨,江苏省压减钢铁产能700万吨……
数字的背后,是地方**的努力和决心,也是中国**的信心来源。
**日前印发的《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批复》,明确表示,中国将确保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
各地方**也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截至目前,已经有21个省、市(区)发布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距离2020年还有6年时间,中国进一步把已经公布的这些目标纳入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这说明中国**有决心、有信心确保2020年之前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国家**副主任解振华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会上表明决心。
措施
无形之手发挥更大作用
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减排,它还包括科学、技术、教育、经济、生产、生活、社会、外交、*等诸多问题。
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今年5月,**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节能减排降碳的30项具体措施。其中,积极推行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开展项目节能量交易,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等措施,强化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重要作用。
9月,国家**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随后,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3部委联合下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
这两个文件综合利用了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加快低碳技术发展和燃煤发电升级改造,以达到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的目的。
除了政策扶持,中国还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2012年,完成水电投资1277亿元,核电投资778亿元,风电投资615亿元。为进一步激励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收购,2012年3月,财政部、国家**、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可再生能源电价进行全面的资金补助。2013年8月,国家**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的扶持政策。
2013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增速分别为: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0%;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36.3%;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143.0%;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14.0%。
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的顺利发展,给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动力。随即,碳交易市场被激活。
2011年,国家**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设立了北京、天津、湖北等7个碳交易试点。
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天,就取得了204.1万元的交易额,迎来开门红。截至2014年3月7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达成交易77笔,成交额达到325.8187万元。
今年9月9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兴业银行和湖北宜化集团签订了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协议,成为我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
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抉择。
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正在积极行动。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