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问题的病耻感
近年来,在我的心理干预临床案例中发现:虽然有很多人能够对心理及精神疾病持包容态度,能做到正确认识和及时干预(在心理求助的人群比例方面发现,个人的教育程度越高,越愿意开放性地接受心理干预,
越愿意广泛地利用有效资源),但还是会有一部分人群对精神与心理类问题以偏概全存在“病耻感”。较可怕之处在于,无论那猜疑、嫌弃、不信任的目光是来自他人还是自己的内心,对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歧视、病耻感、偏见与污名,都会阻碍来访者直面问题,使来访者被伤害的更久。人们普遍在内心深处都更能“原谅”自己生理上的疾病,因为身体好像并不完全应该是受自己控制的;而心理上的“疾病”则不然,人们常认为心理应该是可以被调控的(殊不知心理疾病也是无法自行控制的):我应该能掌控我自己的心理、情绪、想法等。因而,心理疾病的来访者往往有很强的“病耻感”,觉得自己生病就是一种“耻辱”,一种无法对外界言说的东西。这种“病耻感”继而影响着很多心理疾病来访者的求助之路。很多心理疾病来访者会因为病耻感拖了很长时间,等来进行心理干预时已经相当严重了。如果能早点到相关心理卫生干预机构进行测评检查,
对心理障碍的干预就会更及时有效。所以,家属不要以“病耻感”来回避对来访者的心理干预,越早确诊和干预,只会对来访者的身体和生活越有利。 *心理问题来访者的‘病耻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应该理解他们,*对他们的恐惧和歧视,**不能让来访者脱离社会。
词条
词条说明
面对这个问题,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摆正态度。因为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远远**乎父母想象。1、正确面对问题,承认孩子得病了。比如有一个高中生被父母带到中心,父母是觉得孩子脾气差,然后整天玩手机,所以需要改改。但是到了这里我发现孩子其实已经有了抑郁情绪的苗头。他会无声无息的哭泣流泪,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但是父母觉得孩子是在这里装的,只是不想学习。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有时是很无奈的,只能更加耐心的和父母去解释
心理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心理自助类书籍进行自我疗 有的人患了心理问题会自己翻看心理自助类图书,他们以为自行干预自己的心理问题、自行修复破碎的心、自行给自己开方配药、自行往心灵的伤口上抹,心理问题就可以干预好。这样真的行得通吗?心理干预真的是如此简单吗? 其实,心理自助书籍不能干预复杂的个人心理问题,而且不少心理学资讯只是社会大众娱乐层面的知识,不能清
浅谈心理问题的病耻感 近年来,在我的心理干预临床案例中发现:虽然有很多人能够对心理及精神疾病持包容态度,能做到正确认识和及时干预(在心理求助的人群比例方面发现,个人的教育程度越高,越愿意开放性地接受心理干预,越愿意广泛地利用有效资源),但还是会有一部分人群对精神与心理类问题以偏概全存在“病耻感”。较可怕之处在于,无论那猜疑、嫌弃、不信任的目光是
偏执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过分固执己见,一旦决定要做某件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而且常常“浑身是刺”,给别人“怎么都说不通”的感觉。此类心理的人在经历某些生活事件后,如果心理调整不当或未经过专业心理干预机构的心理干预,就有可能出现偏执型人格障碍。他们有着过激的思维、过激的行为方式;他们的共性在于过度恪守自己的看法,看问题偏激,漠视现实和他人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又较度敏感,
公司名: 红山区暖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联系人: 韩老师
电 话: 0476-8381269
手 机: 18247665988
微 信: 18247665988
地 址: 内蒙古赤峰红山区万达广场商务楼
邮 编:
¥18888.00
¥1000.00
文山工业农业旅游养老建材环保可行性报告环评交评实施方案编写中心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