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妆品行业中,以石英砂/石灰石、硫酸钡、硼酸、硼砂、铅化合物等原料为基础,融合澄清剂、着色剂、脱色剂、乳浊剂等辅助材料,通过拉制,吹制等工艺加工成型的包材制品,我们称之为玻璃容器,简称玻璃瓶。
在人类的发展中,玻璃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玻璃是较不可思议和较有用的材料之一,它已经被使用到人类的每一个领域,从工业应用到家庭装饰;从太阳能到较基础的门窗,比如说家庭门窗,教堂门窗;从品尝啤酒用的啤酒瓶到享受清新香味香水用的香水瓶,再到用于**人类的医学安全输液瓶。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玻璃瓶的发展历史!
容器玻璃,包括了瓶,罐,饮具,和碗等,此类玻璃不同于平板玻璃(用于窗户、玻璃门、透明的墙壁、挡风玻璃)和玻璃纤维(用于保温、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光通信)。
相对于平板玻璃,容器玻璃具有较低的氧化镁和氧化钠含量,但是更高的二氧化硅,氧化钙,和铝氧化物。其不溶于水的氧化物的含量较高赋予其更高的化学耐久性,这对于水和食物的储存非常重要。大多数容器玻璃是钠钙玻璃,通过模具压制制造,而另一些实验室玻璃器皿则由硼硅玻璃制成生产。
发展历程如下:
沿革公元前2000~前500年,人类就可制造空心玻璃器皿。
公元前200年开始使用吹管后,产油和酿酒业随之使用中空玻璃作容器。
罗马帝国时期,玻璃容器的需求量增加,绝大部分产品是圆底的,须用铁架或木架支撑。
后来由于吹制玻璃用模具的发展,才制造出无支架的平底瓶。
5~15世纪,压制、拉制和吹制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为玻璃制造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1867年,德国西门子兄弟把蓄热室连续熔化池窑应用于玻璃工业,使玻璃瓶罐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1880~1890年发明了压-吹法制造广口瓶和吹-吹法制造小口瓶的成型技术 (见玻璃制造)。
1900年出现了**台用电动机传动的制瓶机。
1904~1905年美国M.J.欧文斯创制全自动真空吸料式制瓶机。
1910年起,料滴供料机开始发展。
1914年半自动吹-吹工艺发展成熟。
1925年,美国哈德福-恩佩尔公司研制成功行列式制瓶机,采用吹-吹法生产,后来又发展为也可以用压-吹法生产。这种行列式制瓶机至今仍是使用的主要机型,并逐渐向多机组、多滴料方向发展。
玻璃制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考古证据表明,**个真正的玻璃制造于叙利亚北部沿海,美索不达米亚或者古埃及。已知较早的玻璃物体来自于公元前两千年,也许是金属加工偶然产生的副产物(炉渣)或生产彩瓷的副产物,较早的玻璃质材料由类似方法制造。
在中国历史上,玻璃类似于手工艺品。玻璃物体在考古中很少发现也表明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稀有的。从文学中,我们知道古中国玻璃起源于公元5世纪。但是,对于玻璃生产,中国较早的考古证据来自于周朝(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21年)。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开始使用玻璃的多样化。在此期间,引入玻璃模具铸造技术。从战国到汉代的中国玻璃的化学成分差别很大。这一时期的玻璃含有高含量的氧化钡(BaO)和铅,而西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属于钠钙硅玻璃。在汉末(公元220年),铅钡玻璃的生产有所下滑,玻璃生产在*四和*五世纪恢复。
玻璃瓶的成型工艺
玻璃瓶罐的成型过程是指一系列的动作组合(包括机械的,电控的等),在给定的编程顺序重复进行,目标是制造一个具有预期的特定形状的瓶罐。
目前玻璃瓶罐容器的生产有两个主要过程:窄小瓶口的吹吹法和和用于较大口径的瓶子和罐子使用的压吹法。在这两个成型工艺中,熔融态的玻璃液体,在其料温度(1,050-1,200℃),被剪切刀片切割从而形成圆柱体状的玻璃液滴,称为“料滴'。料滴的重量就足以生产一个瓶子。这两种工艺都是从剪切玻璃液开始,在重力作用下料滴下坠,并通过料槽和转向槽,进入到初模中,然后初模关紧,并由**部的“闷头”进行密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玻璃瓶的身影。无论是饮料、药品,还是化妆品等等,玻璃瓶都是它们的好伙伴。这些玻璃瓶,因其透明的美感,化学稳定性好,对内容物无污染,可以高温加热,旧瓶可回收再生利用等优点,一直被认为是较好的包装材料。
玻璃瓶的回收利用
玻璃瓶每年的回收量都在增加,但是这个回收的数量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
据玻璃包装协会称:回收一个玻璃瓶所节省的能量,大约可以让一个100瓦的灯泡点亮4个小时,可以让一台电脑运行30分钟,可以看20分钟的电视节目,因此回收玻璃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玻璃瓶回收节省能源,减少堆填区的垃圾容量,可以为其他产品提供更多的原料,当然也包括玻璃瓶。根据美国的化学产品理事会的国家消费塑料瓶报告,2009年大约有25亿磅的塑料瓶被回收,回收率仅达到28%。
广州锦禄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专注于化妆品玻璃包装,工厂现货,化妆品玻璃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