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二届食材供应链产业论坛 摘要:中餐的标准化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需要整整一代人去努力,*厨房的发展机会可能就是这五年十年,但是中餐标准化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往前走。所以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以下是陈亚春先生在现场的演讲内容 我卖菜的时间和各位相比是比较短的,我以前送快递送了10年,卖快餐也卖了一年多,后来转到卖大米又卖了四年,卖菜只卖了两年。这两年时间里,我们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因为之前认识杨威的时候就知道我以前并没有卖过一天菜。但是从2016到2017年卖了两年,2016年完成了3千万的销售,2017年完成了7千万,2018年预计会再翻一倍左右,这个成长是比较慢的,不像一些互联网企业,或者是像海实利的徐总都卖了十几亿了,我们还很小很小。 分享一下我们做的模块叫做*厨房的模块。 这个标题是我之前的老板在年会的PPT里面讲的,积跬步,以致千里。 今天看到有*厨房走的,也有看到往基地走,往餐厅走,以及单品爆品走的,各种各样的餐饮机会的存在,不一定谁是正确的,只有最后活下来的,五年以后才知道谁是真正正确的人。今天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大家都说了这个机会非常好,梦想都非常大,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里面一百个人较多只能活下来五个人,在五年以后。 在我们理解*厨房现状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现在看到的*厨房,前几年中国的餐饮,在2012到2014年之间有一大批餐饮一拥而上的建设了很多*厨房,最后的结果是一拥而上,深圳在我所知道的不低于10家,投资额都在500万、1千多万的都有,今年再去看基本上全部已经倒完了,要不是全部已经关门了。他们认为*厨房嘛,就跟刚才那位闽台的董事长讲的一样,盖个房子,请两个阿姨,搞两把菜刀,就可以了,挣钱嘛,一分钟的事。更多的违法违规生产,以及在整个成本结构上会失去平衡。我知道有一个做团餐的企业,他做了50家学校,很好玩。他听说*厨房很赚钱,也去搞一个,搞了五六百万以后,之前学校给他补贴电费、房租,还补贴人工,他搬到自己的*厨房之后不仅增加了以上这些费用还增加了运费,结果一个月亏几十万,很快就卖掉了,最后20万就卖掉了,很可惜。 传统的*厨房里面确实就是阿姨+菜刀,再加一个铁皮房就OK了,这是真实的现状。 在*厨房分类里面我们分成几种。我们也不要担心*厨房能不能活下来。按体系分类的方法是三个,目前市场占比里面,从品牌和市场容量来说,较大的部分:第一类是麦肯,就是麦当劳,肯德基这一类成员的,他们配套的*厨房,包括铭基、福喜、创造、亚太食品,目前他们实现的是欧洲的同样标准。当然刚才看到一个短视频里面,那个工人是穿着短袖在洗菜的,其实去麦肯的工厂里看不到短袖的,因为他的温度只有6度,6度是没有人穿短袖的,除非是不合格的生产温度。第一类,麦肯,基本上90%的业务都是服务麦肯以及星巴克,还有赛百味这些品类。第二类是比如说海底捞、真功夫,自建厨房是一个趋势,因为所有的门店店金额只要达到一定程度,自营*厨房不是任何时间都会高过外包的。如果外包的话,*厨房是一个杂而乱的集合体,单体来说,做饺子是永远做不过湾仔码头,做汤圆也永远做不过三泉。所以在连锁餐饮里面会把单品作为一个标准化的工厂存在,就像铭基今天只做鸡肉和牛肉,他去年的销售额是30亿。第三类,广东省也有独立的第三方*厨房,一个是深圳*大厨房,还有广州绿城*厨房。我记得还有不**过3家的公司是做种种连锁餐饮*厨房的。 我重点想提一下的是,像真功夫或者是海底捞的这种*厨房也没有问题,我们跟他们不会存在竞争。虽然说真功夫也开放了,海底捞也开放了他的供应链体系,但是我们想真功夫不会向海底捞买东西,海底捞也不会向真功夫买菜,他们最后的梦想会回到现实里面来的,不要担心。 所以在我们的现状里面看到的,主要的情况是违法或者是不合规的生产。集中在几类里面,第一类是污染物的非法排放,一个工厂的模型里面,我去看肯德基的工厂,花500万做一个水处理。在广东省内可能都看不见,花500万做水处理,每个月还要十几万的维护费,这些钱我们看到的是买了菜,实际上有一整条的还有社会价值链存在。还有是不达标的生产环境,非法原料的使用,走私,过期,非法用工,不给员工购买保险,五险一金等等,还有商业贿赂。食品安全监管与环保交叉的监管,目前交叉的部分是没有人管的。 所以说我们再看整个*厨房,从体系来说他的规划,基本上从套路来说,我们看到的主要还是中国人在*厨房上的投入,我们的钱不多。欧洲存在这么多年,跟中国有相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欧洲人吃的蔬菜只有20多个单品,中国人吃的蔬菜有1千多个SKU,怎么满足我们的标准化生产?所以说传统食品厂或者是厨房的模型建立*厨房,最后的结果是在深圳看到了十多家都是这种方式;*二种,在物联网及制冷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比较低的,包括低温车间合法合规的,在日本净菜和肉类的生产车间,要求法定温度是12度。欧洲蔬菜的生产车间是1到6度,肉类的生产车间是15度。所以说整个中国参观到这样的工厂,全国加起来不会**过20个。而且全部是麦肯体系里面出来的。然后是冷链,低温平台没有,封闭平台没有,全部是开放的。顺风当年做冷运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今天这些互联网企业又纷纷的向专业公司学习,顺风请了一大批传统的做冷链的人担任他们的高管。包括自动化设备应用,一体应用没有。我去看铭基和麦当劳的供应商体系里面,看他们的工厂连一个AGV都没有,在工厂物流里面AGV是非常常用的自动入库车,一台都没有见到过。因为他们在中国足够赚钱,所以不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做研发。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食品制造里面,我们公司一个月切一百吨排骨,客户需要肋排切成一粒一粒的,我们找不到这个机器。因为用量较大的是真功夫,但是他足够赚钱,他不愿意生产这个设备。所以在中国的基础应用设备里面是很落后的。高效的*厨房,适合中餐的模型还处于模型的过程中,没有建立。 在人才方面,专业人才很匮乏,行业人才以经验居多,多品类,多种类的生产和品质管理人才是急缺的。在欧洲体系里面,品类加起来不**过50个SKU,中国人吃的各种类加起来繁复得不行,又难做,又累,愿意从事*厨房行业的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太少了。 所以在中餐的餐饮工业化里面,我个人觉得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些厨师制约着我们在传统的*厨房领域里面做集约化加工的标准化。黑心商人用劣币驱逐良币。胡总说我们不做任何跟商业伦理有悖的行为,但是市场上很多卖过期肉的,走私肉的人还一大堆。*三个是产业链和社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大家目前的阶段,更多的是专注于每个部分都要挣钱,卖了菜之后要种基地,种了基地之后觉得开餐厅,开了餐厅之后觉得再搞一个什么,再赚点钱。其实你深耕一个部分就可以挣N多钱了,整个餐饮供应链管理中,在行业服务水平里面相对西方,目前是处于比较低的服务水平。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中餐的标准化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需要整整一代人去努力,*厨房的发展机会可能就是这五年十年,但是中餐标准化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往前走。 对于连锁餐饮来说,*厨房聚焦的主要是连锁餐饮,连锁餐饮期待着我们的*厨房变成一个什么样子?他期待我们是一个18般武艺都可以会,什么服务都要满足,当然只是他们的想法。希望我们是他们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三个,他也希望我们能够提供较佳的成本结构给他;*四个也希望我们能够懂得他们的心;希望他们所有的产品能够实现较佳的口感呈现;希望我们能提供**出他期望值的服务。 这一些我们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这就是他们真心的想法。 这个统计数据是大家已经讲过很多遍的,只是想提醒大家,这只是统计数据。根据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只统计样板企业的数据,不代表整个市场容量。所以说样板企业的数据不是整个中国市场容量,中国市场容量是远远大过统计局的数据的。 回到*厨房,未来的*厨房能提供什么样的标准化服务?分成几个大类:**个是净菜,沙拉,果切。我们也看到深圳有一个做果切的,他会把鲜切的水果直接切好以后,皮全部去好之后,放到*厨房加工,到门店去只要拿一个小的刀子一剁,口感非常好。他之前问我,说我们这个损耗有七八个点,我说没有关系,把冰箱温度调到3度,重新衡量的时候只有2个点的损耗。 第二类是冷鲜和速冻的肉制品,包括水产和禽类; *三个包括熟化的肉制品,较近我们在谈一个品牌,但是有的人会选择一些新鲜的做法,就是保鲜,这也是很大一块市场; 第四类是调味包,调料包和调理食品。 我们看到的是POS和APP的微信下单。*二个是订货模型及智能预测体系,这是一个*的难题,当然中国人的订货频率会比欧洲的餐饮的更高,因为欧洲的餐饮的原料保质期比较长,甚至较长可以做到14天,但是中国人的很多只能两到三天,所以对订货模型的要求以及智能预测体系对生产是有帮助的。*三个是从产地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最后是呈现给客户的动态的物流信息更新以及自动的追踪体系。 在保鲜技术和物流成本这一块,受租金影响,门店储存空间越来越小,对新鲜及高品质食材需求持续增长,保鲜技术的研发,不能仅仅以来经验,而是要更多的依赖食品工程。更多的日配送计划会导致配送成本的增长,以及城市货车限行的影响。这是更大的挑战。 在个性化餐饮和消费升级这里呈现几个特点: **是地域以及特色餐饮品牌的餐饮,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是品类特色,有人卖米粉,有人卖虾。 *三个是快速餐饮以及轻简餐。 *四个**食材。 *五个是终端客户还是会回到家庭用户。家庭用户有一个特点,中国人对于家庭的就餐需求是在逐步增长的,因为大家对不安全食材确实越来越不放心,但是受制于现有的条件,大家不愿意长期的呆在厨房里面做两个小时吃一顿饭。
词条
词条说明
前文摘要:近年来,国内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看重。在这种大环境下的餐饮人,正面临着客户需求更加严格,利润越来越薄的处境,急需找到一个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来应对危机。而供应链正在成为跨行业大佬资源整合的风口,鉴于目前国内餐饮供应链的现状,许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连锁企业更是转变竞争策略,自建供应链以抓住快速发展的契机。 自2014年以来,我们熟知的阿里、腾讯、京东、华为、海尔等国
|前言 年轻人进入送菜行业,往往被家人认为“太苦逼”、“没面子”、“没前途”。 其实,中国农副产品配送行业至今已有32年历史。这个行业的人一直很低调,较少被外界所知。他们中间既有大学生,也有公务员,乃至市长。 本期主题《黄溪河:送菜年入6亿,不忘故土》 |黄溪河:送菜年入6亿,名声**故乡 1976年,在福建安溪蓝田乡后清村的一个农民家中,黄溪河出生了。 蓝田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当地2.7**,其
【观麦案例】周政忠:从*自创业到回归家族企业,誓要在食配行业
摘要:毕业之后的周政忠像大多数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2014年前后,生鲜行业掀起了一场生鲜创业高潮,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卖菜公司层出不穷。周政忠抓住这个机会创办了自己的互联网卖菜公司,进行半成品蔬菜的配送。 “什么原因不做半成品配送,而是回到家里的企业工作,因为赔钱了呀!”周政忠笑着说道。 创业受挫 2014年,毕业之后的周政忠像大多数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
【观麦案例】襄阳御龙:强敌重兵压境,中小配送企业如何另辟出路?
襄阳,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作为土生土长的襄阳人,杨浩然打小就具备了经商头脑。家里经营的是水果店,在父母经营管理的耳濡目染下,杨浩然一方面不断学习水果的储存销售经验,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 家里水果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仅能做到勉强糊口。杨浩然在空闲之余,开始寻思拓展其他业务。他发现,目前KTV这类客户群体,除了需要配送水果,对花生、开心果等坚果也存在着很大的需求。此后,杨浩然开始增加配
公司名: 深圳市观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张平
电 话:
手 机: 17830359767
微 信: 17830359767
地 址: 广东深圳南山区**产业园w2-A
邮 编:
网 址: guanmaix.b2b168.com
公司名: 深圳市观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张平
手 机: 17830359767
电 话:
地 址: 广东深圳南山区**产业园w2-A
邮 编:
网 址: guanmaix.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