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遥测系统主要由遥测主机、高清测速仪、一体气象环境参数监测系统、LED显示屏、主控计算机、打印机及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控制软件等组成。系统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大类,固定式遥测系统安装在城市干路上,可对来往车辆进行不间断测量,其中包括水平固定式和垂直固定式(龙门架式)。而移动式遥测系统可灵活决定测量时间和测量地点,形成对固**遥测测量的有效补充。
(1)技术原理
汽车尾气遥感监测通过光源向道路对面的光学反光镜发送紫外光和红外光,光学反光镜会将其反射到检测器中。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要通过这些光束,由于汽车尾气会吸收光线,从而改变透射光的强度,从而通过对检测器中光强的变化进行监测,对道路行驶的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监测。汽车尾气遥感监测仪主要对汽车尾气的各相对浓度进行测量,例如NO/CO2,HC/C02、C0/CO2等。之后再依据一定的公式来进行推导和计算,从而得出尾气中各种气体的**浓度。因此如果行驶的车辆处于化学计量空燃比燃烧状态,则能够取得更好的遥测效果。
遥感装置不需要接触被测车辆,因此能够快速的对重污染车辆进行鉴别,而且能够监测汽车的加速度和速度,对运行特征进行确定,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非正常运行对汽车监测准确性所造成的影响。通过拍摄汽车尾部的图像和车牌,能够在电脑中记录与汽车排放有关的一些数据,例如车辆的型号、制造厂家、车主、生产年份等等,以此为依据来判断该汽车是否存在排放控制问题。同时,汽车尾气排放的遥感监测中运用了可调二极管激光器技术(TDL),从而扩大了特定气体浓度检测的量程范围。
(2)系统优势
天津智易时代机动车尾气遥测系统通过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及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汽柴油车尾气中CO、CO2、NO、HC和不透光度的检测,响应时间快(小于0.8s),系统操作简单。测量信号通过WIFI传输,可外接LED显示屏,显示车辆的尾气排放信息。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巧轻便;2.高效的现场布置;3.窄波雷达测速4.一体化标定系统;5.实时数据匹配;6.远程在线监控系统;7.自动记录与存储。
上述就是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公司为你介绍的有关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原理概述的内容,对此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欢迎前来咨询我们网站,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为你讲解。
词条
词条说明
“物联网”指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环境保护领域已经有了应用先例。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
2022年底,*四阶段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标准要全面规范啦 注意注意,2022年底,*四阶段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标准要全面规范啦,你做好准备了么?² 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HJ 1014—2020)2020年12月28日发布并实施;² 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 kW以下(含560 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
水质污染监测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居shi界di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建设与发展,不少企业偷排污水、废水,污染水环境,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大量水资源无法再利用,使得原本就水资源匮乏的我们雪上加霜。因此单独考虑水资源量的多少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有将“质”与“量”结合才可以有效改善水资源现状。目前水质污染按照污
展会邀约 | 4月10-12日,智易时代邀您相聚*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举办,本届展会将于2024年4月10-1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展会将紧密围绕双碳目标、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求、行业发展需求、企业创新需求和市场主体需求,优选国内外绿色低碳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大气治理、水环境治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污染防治、新污染物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
公司名: 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 陈涛
电 话: 022-23778895
手 机: 13803026441
微 信: 13803026441
地 址: 天津西青西青高校区天津滨海高新区海泰发展六道海泰绿色产业基地M6座
邮 编:
公司名: 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 陈涛
手 机: 13803026441
电 话: 022-23778895
地 址: 天津西青西青高校区天津滨海高新区海泰发展六道海泰绿色产业基地M6座
邮 编: